责编:陈凯欣
2025-04-22
公募基金行业的职业轨迹正在经历一场悄然的转变。
在以往的职业晋升路径中,"投而优则仕"一直被视为行业常态。不少绩优基金经理凭借突出的投资能力,在所在公司获得从团队负责人到部门总经理甚至分管投研副总经理的职务擢升。这些高管职位对于绝大多数基金经理而言几乎是难以拒绝的"起飞"通道。
然而,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正在改变这一传统轨迹:多位基金公司的副总级基金经理选择卸任高管职务,回归基金经理的本职岗位。诺安基金前副总经理杨谷、易方达的陈皓和萧楠、南方基金的史博等资深基金经理都做出了这样的职业选择。这些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者集体转向专注投资的做法,不仅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也为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
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对于同时担任副总经理和基金经理的"双重身份"者而言,既要承担公司运营管理职责,又要保持个人投资研究的投入,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繁重的行政事务不仅挤占了宝贵的研究时间,更重要的是,基金产品的业绩并不会因为管理者的行政职务而有所改善。
但有人认为,这种现象与当前金融机构高管限薪潮有关。然而,这一猜测并不成立。基金经理同样面临绩效考核和薪酬限制,并且未来的薪资结构将更加紧密地与其所管产品的真实表现挂钩。从这个角度分析,选择回归投资一线反而更需要勇气和专业自信。
这些资深基金经理的选择彰显了一个重要趋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资产管理行业,专注度才是最重要的职业资本。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真正专注于自身的核心能力,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立足。这种"大道至简"的职业选择,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专业自证。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这种转变标志着公募基金正在向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方向迈进。投资管理的本质是专业能力的比拼,而非行政地位的象征。未来真正能够赢得投资者信任的,一定是那些能够在各自领域持续创造价值的投资专家。